这些食物中的隐形盐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更要注意
对于吃盐这件事,老一辈人的想法总跟宝妈们差着十万八千里,且不说没盐的月子餐,光“什么时候能给宝宝吃盐”这个问题就够宝妈和老人争上两天了。
其实现在很多宝妈都知道不要给宝宝过早、过多吃盐,奈何队友不给力,往往一个不留神,一撮盐就被婆婆或亲妈丢进了宝宝的小碗里。有妈妈就向我感叹,从菌菌这学了科学育儿法,却只有自己孤军坚守。
听到这句话,我真是十分伤感,宝宝是全家的宝贝,保卫宝宝健康的战斗不应是妈妈一人的战役。为了让妈妈不再孤身奋战,本菌今天要再划一遍重点,说说宝宝早吃盐、多吃盐的可怕后果。
心脏负担重了
盐中含有大量的钠离子,吃盐过多也就会摄入过多的钠,干扰人体正常的运转,最终导致心脏负荷增加,血压上升,此外,也会增加发生脑血管意外或心力衰竭的几率。宝宝需要的钠很少,天然食物就能满足其所需,早早给Ta吃盐会导致钠离子摄入过多。
钙走了,骨质疏松来了
已经有很多的流行病学研究和随机试验证明,过量地摄入盐分,会破坏骨钙代谢的动态平衡,引起钙流失,导致人体缺钙,发生骨质疏松及骨折。不少老人每天都在想怎么给宝宝补钙(哪怕宝宝实际上不缺钙),宝妈们不妨在老人琢磨补钙偏方时提醒下,吃盐造成的钙流失。
养成了重口味,迎来多病的未来
宝宝的味觉要比成人敏感的多,对盐更加敏感,一旦习惯了加盐的味道,就会奔上重口味的路上一起不复返,以后吃盐会越来越重。而长期吃盐太多,得高血压、心血管疾病、胃癌的风险就会高得多,一个多病的未来就会等着宝宝。
为什么老人们老觉得不吃盐会没劲,这得先说说我们为什么吃盐。盐的学名是氯化钠,而我们真正需要的,是其中的那个钠,但吃盐≠补钠,很多天然食物中也包含钠,只不过吃盐是更方便快捷些。老一辈的人干活多,出汗多,跟着汗流失的钠也多,而这钠流失多了,人的血压、神经传导等就会受影响,人就会显得没力气。可是当初人们日子苦,含钠丰富的鱼、肉都吃不上,就只能吃盐来补充钠了。
现在不一样了,鸡蛋、猪肉……各种富含钠的食物我们分分钟都能得到,吃盐不再是补充钠元素的唯一渠道。
那么,什么时候可以给宝宝吃盐?
1岁以后
1岁前的宝宝,母乳、配方奶和天然食物(主要是动物性食物,如鸡蛋、猪肉)就能为宝宝提供足够的钠,所以,1岁前的宝宝不需要吃盐。
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指出,1~3岁的宝宝每天可摄入700毫克的钠(约等于1.8克的盐),这些盐的量大概同一粒泡过的黄豆一般大小,觉得掌握不好量的宝妈可以买一个限盐勺。不过,在给宝宝的饭放盐之前,宝妈们得先想想,宝宝今天有没有吃下“隐形盐”。
很多食物的含钠量都很高,如调味品、酱料、海产品、饼干、肉松、面包、红烧类的菜等,宝宝吃下了这些东西,等于吃下了大量的“隐形盐”,摄入的钠超标是分分钟的事。那么,该怎样避免这些“隐形盐”呢?
调味品,如味精、鸡精、酱油等的“隐形盐”都高,不要给宝宝吃。
加工类食品,如火腿、香肠、腌肉、午餐肉等,在制作过程中也含有大量的盐,所以这些食物不建议给宝宝吃太多。
甜点,如甜甜圈、蛋糕、冰淇淋、巧克力等,这些宝宝最爱的甜食在制作过程除了加入少量的盐,还会有一些含钠离子的辅料,如起蓬松作用的碳酸氢钠等,吃了很容易钠超标。
给宝宝吃的食物,买之前先看成分表上钠的含量是不是超过了宝宝的需求,另外钠含量一栏的营养素参考数值(NRV)超过30%的最好也不要购买。
发布时间:2018-06-05